top of page

穿越時空 與龍有約 古生物科普演講與恐龍展

您知道嗎?我們正處在挖掘恐龍化石的狂熱年代,平均每星期會發現一種新種恐龍,這意味著每年大約會發現50種新種恐龍。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邀請北京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周忠和所長以及徐星研究員,於6月25日來台進行學術交流,並與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李耀昌、王俊杰研究員,共同帶來四場精采的科普演講。

徐星以故事手法呈現「恐龍怎麼演變成鳥類飛向藍天」。鳥類是否由恐龍演化而來,多年來一直是科學家關注的話題,隨著更多半龍半鳥的化石出土,徐星表示:或許恐龍並未真正的滅絕,牠們演化的後代—鳥類就生活在你我的身邊。徐星被媒體譽為「龍王」,他的研究成果創造了很多個世界第一,目前在中國共發現170多種新種恐龍,而徐星發現的就占了其中60餘種。

周忠和為世界知名的古鳥類專家,也是「孔子鳥」化石的發現者之一,他的研究成果提供了「鳥類起源於恐龍學說」與「鳥類飛行樹棲起源假說」的有力新證。周忠和以「古生物鳥類的食與色」為題,講述鳥類華麗的舞衣—羽毛最初的功能很可能是裝飾及求偶,而不是飛翔,他還說明了鳥類如何從滿嘴細牙演化成無齒之徒。

李耀昌以科學家的角度闡述「同步輻射如何再現億萬年前的恐龍膠原蛋白」。2013年李耀昌與國際團隊合作,運用紅外光譜顯微術揭開深藏於恐龍胚胎中的秘密,研究成果登上了「自然」期刊封面。李耀昌說:即使經過億萬年的時空轉換,恐龍的軟組織經鐵化(Hematite Concretion)及碳酸鈣化(Carbonate Concretion)的包覆作用後,還是有機會被保存下來,這將有助科學家進一步瞭解恐龍的生理機能與遺傳密碼。

2015年王俊杰利用同步輻射穿透式X光顯微術,首度發現肉食性恐龍牙齒具有避震結構,研究成果登上知名期刊與各大媒體。他以「同步輻射光探索恐龍牙齒的奧秘」為題,分享了即便暴龍咬合力高達六千公斤重,且拖行的獵物體重可能超過一噸,如此巨大的應力卻不致造成鋒利牙齒斷裂的秘密。王俊杰表示:暴龍牙齒的特殊結構,或許是牠們叱咤了1億6500萬年的關鍵之一。

此次活動協辦單位石尚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在現場展出多種恐龍模型,包含北美劍龍、北美三角龍、異特龍與角鼻龍等。知名古生物研究學者中興大學黃大一教授,也展出個人多年珍藏的鴨嘴龍、祿豐龍與胚胎恐龍蛋等化石,活動現場有350名大朋友及小朋友一起與龍同樂,也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