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國輻中心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國輻中心)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Max Planck Institute, MPI)於6月15日舉行簽約儀式,由科技部林敏聰次長、國輻中心羅國輝主任與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德勒斯登分部(Dresden)固態化學物理所(Chemical Physics of Solids, CPfS)的莊鎏豪主任(Liu-Hao Tjeng)及多位主管和研究人員透過視訊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擴大並加深台德合作的研究領域與規模,這是兩國第三次簽署合作備忘錄,象徵了雙方對尖端科學研究的長期支持與合作。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是全球馳名的頂尖研究機構,被譽為德國的科學搖籃。自1948年起,已誕生18位物理、化學、醫學等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每年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超過15,000篇論文,研究成果卓越。


其實早在1990年開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莊鎏豪主任的研究團隊就持續到國輻中心,運用陳建德院士所設計之能量解析力獨步全球的龍光束線與磁圓偏振二向性實驗站,進行強關聯材料電子結構研究。為了進一步結合台灣一流的研究資源與人才,2011年雙方簽署第一次合作備忘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投資270萬歐元 (約9,000萬台幣)在國輻中心「台灣光源」(Taiwan Light Source)與日本春八(SPring-8)的台灣專屬光束線,20多年來共同發表的國際頂尖期刊論文,累積達180篇以上。


2016年國輻中心的「台灣光子源」(Taiwan Photon Source)啟用,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看中了台灣光子源的優異光源與先進設施,當年簽署第二次合作備忘錄,陸續投資150萬歐元(約5,000萬台幣),在台灣光子源共同興建一座「次微米軟X光能譜光束線實驗站」,於2019年5月正式開放使用,進行超導材料、奈米材料與磁性材料等前瞻材料研究,這個實驗設施從設計、建造到使用,融合台德的尖端技術與思維,是一個名符其實的科技外交。




2017年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為了培植同步輻射領域的科技新兵,在台設立前瞻材料研究中心,台德雙邊每年挹注40萬歐元(約1,400萬台幣),進行人才交流的移地研究計畫,當時是臺灣科學界在國際合作上的一項重大突破,為兩國的合作建立更穩固堅實的基礎。


由於雙方多年來的研究成果豐碩,為了更加強化合作的深度,於今日簽署第三次合作備忘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決定再投資100萬歐元(約3,300萬台幣),於次微米軟X光能譜光束線實驗站的上游,增建另一座「強磁場二向性實驗站」,並加碼投資73萬歐元(約2,400萬台幣)進行既有光束線實驗站的升級與維運。


強磁場二向性實驗站的特色是,能提供兩個方向相互垂直的強磁場,進行更多樣化磁場的強關聯材料之電子與能帶結構分佈研究,發展前瞻磁性材料。


國輻中心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大型共用實驗設施,而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則是盛名卓著的國際學術機構,緊密結合兩國的一流研究單位及人才,發揮互贏互惠的加乘優勢,並開拓兩國之間的科研合作網絡,可望為台灣的科技發展挹注新動能。

bottom of page